有关蜀道难教案免费
发布时间:2024-10-29 16:22:17来源: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熟练背诵全诗。
- 准确把握诗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 赏析诗歌中夸张、比喻、想象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歌描绘的蜀道雄奇险峻的景色,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体会诗人对蜀道艰难的慨叹和对国事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背诵全诗。
-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想象等。
-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和情感,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 体会诗歌语言的豪放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
-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蜀道的壮丽景色和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 比较分析法:将《蜀道难》与其他描写山水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蜀道的视频短片(如纪录片《蜀道》片段),展示蜀道的险峻崎岖和壮丽景色,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你们对蜀道有什么印象?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诗人描写过蜀道吗?(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引出课题《蜀道难》)
(二)背景介绍(3 分钟)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李白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风格,让学生对李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介绍《蜀道难》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三)解题(2 分钟)
- 板书课题 “蜀道难”,提问学生:“蜀道难”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和诗歌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
- 明确:“蜀道难” 即蜀道之难行,是一个感叹句,强调蜀道的艰难险阻。同时,这也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围绕蜀道的难行展开了丰富的描写和抒情。
(四)初读感知(10 分钟)
-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 重点强调以下易错字音:“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fú)”“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 shēn)”“膺(yīng)”“巉岩(chán)”“飞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万壑雷(hè)”“嗟尔(jiē)”“崔嵬(cuī wéi)”“吮血(shǔn)” 等。
- 提示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划分,如 “噫吁嚱,危乎 / 高哉!蜀道 / 之难,难于 / 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 / 何茫然!”“尔来 / 四万八千岁,不与 / 秦塞 / 通人烟。” 等。
- 在朗读语气上,要读出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惊叹和感慨之情,如开头的 “噫吁嚱” 要读得高亢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惊叹;描写蜀道险峻的诗句要读得紧张急促,体现出蜀道的艰难险阻;抒情的部分则要读得深沉凝重,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纠正读音、节奏和语气方面的错误。
- 全班齐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五)字词梳理(8 分钟)
-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进行详细讲解:
- 实词:
- “危”:高。如 “危乎高哉”。
- “乎”:表示感叹,相当于 “啊”。
- “何”:多么。如 “开国何茫然”。
-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尔来”:从那时以来。
- “通”:相通。
- “去”:距离。
- “盈”:满。
- “倚”:靠。
- “湍”:急流。
- “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 的意思。
- “壑”:山谷。
- “嗟”:叹词,表示感叹。
- “崔嵬”:高大雄伟。
- “萦岩峦”:环绕着山峰。“萦”,缠绕。
- “扪参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参、井,皆星宿名。
- “胁息”:屏住呼吸。
- “膺”:胸口。
- “抚膺长叹”:用手抚摸着胸口长声叹息。
- “坐”:徒,空。
- 虚词:
- “之”: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助词,的。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助词,的。
- “何茫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 “其”:
- “以手抚膺坐长叹”:代词,代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件事。
-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代词,代指蜀道。
- “于”: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介词,在。
- “之”:
- 通假字:
- “所守或匪亲”:“匪” 通 “非”,不是。
- 古今异义词: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然后” 古义为 “这样以后”,今义为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 “可以横绝峨眉巅”:“可以” 古义为 “可以凭借”,今义为 “表示可能或能够”。
- “危乎高哉”:“危” 古义为 “高”,今义为 “危险”。
-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 古义为 “只”,今义为 “但是”。
- 实词:
-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六)文本研读(20 分钟)
-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 提问: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 “噫吁嚱” 到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以强烈的感叹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高峻险要,强调蜀道之难行,为全诗奠定了雄奇奔放的基调。
- 第二部分(从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到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通过对蜀道上的高标、险路、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蜀道的艰险和阴森恐怖的气氛,表现了行人在蜀道上的艰难跋涉和恐惧心理。
- 第三部分(从 “剑阁峥嵘而崔嵬” 到结尾):从蜀道的易守难攻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形势,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劝诫友人早日归家,不要贪恋蜀地的繁华。
-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 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圈画出诗中的意象,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 诗中描绘的意象有:“蜀道”“青天”“蚕丛”“鱼凫”“黄鹤”“猿猱”“青泥岭”“百步九折”“岩峦”“参井”“胁息”“抚膺”“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崔嵬” 等。
-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雄奇险峻、阴森恐怖、壮丽恢宏的意境。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青天作比,突出蜀道的高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难以逾越蜀道,衬托出蜀道的艰险;“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悲鸟在古木上哀号,子规在夜月中啼叫的凄凉景象,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则展现了蜀道山峰的高耸入云、悬崖峭壁的险峻以及瀑布飞泻、巨石滚落的壮观场面,营造了壮丽恢宏的意境。
- 体会诗歌的情感
- 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学生分组讨论,从诗歌的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惊叹、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行人艰难跋涉的同情以及对国事的忧虑等复杂情感。
- 开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直接抒发了对蜀道高峻艰险的惊叹之情。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通过描写黄鹤、猿猱都难以逾越蜀道,以及行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艰难和恐惧,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深切感受和对行人的同情。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进一步渲染蜀道的险峻,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从蜀道的易守难攻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形势,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劝诫,希望友人早日归家,避免遭受战乱之苦。
-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 提问: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难行?请举例说明。
-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 夸张:诗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等,极力渲染蜀道的高峻险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 比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将蜀道上的高峰比作能阻挡太阳神六龙车的天标,将山下的急流比作回旋激荡的河川,形象地写出了蜀道的高险和水流的湍急。“百步九折萦岩峦”,将山路的曲折比作羊肠小道,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蜿蜒崎岖。
- 想象: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如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通过想象古蜀道的开辟过程,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
- 动静结合:“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如古木、绝壁等,又有动态的景物描写,如悲鸟号叫、子规啼鸣、飞湍瀑流等,动静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烘托:通过描写蜀道上的自然景观和行人的艰难跋涉,烘托出蜀道的艰险。如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以悲鸟和子规的哀鸣烘托出蜀道的阴森恐怖;“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通过行人的动作和神态烘托出蜀道的高峻难行。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内容、意象、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蜀道难》是一首经典的乐府古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背诵和欣赏这首诗,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创作手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或文学鉴赏。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 背诵并默写全诗。
- 以 “蜀道之难” 为主题,运用所学的艺术手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绘你心中的蜀道景象或表达你对蜀道艰难的感受。
- 推荐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如《将进酒》《行路难》等,进一步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和艺术特色,并与《蜀道难》进行比较阅读,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资源
- 教材《蜀道难》原文。
- 多媒体课件,包含李白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蜀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重点字词和诗句的讲解、诗歌的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