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
下午,太阳依旧肆虐。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训练场上,侦察连的小伙子们拼劲十足,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皮肤黝黑、身材精干的他们,在攀爬跳跃类课目上游刃有余。他们中有的来自少数民族,从小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具有极好的协调性和爆发力。佤族士兵岩克,这名大家公认的优秀理发员,长期保持着连队400米障碍跑的纪录。
连队饭堂周围,是一圈宽阔的400米跑道。为了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几名班排长协商后决定:以排为单位组织接力赛,用时最长的排负责打扫饭堂。
这天下午,体能训练即将结束,“饭堂争霸赛”马上开打。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只要努力奔跑,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一排的战友说:“上次二排拿了第一,咱这次可不能怂。”
二排的官兵说:“咱们的这次目标,就是争一保一。”
三排精神更足:“已经连续两次都是我们排打扫饭堂了,再输真说不过去。”
当责任分担到每名战友肩膀上时,会极大地增强集体荣誉感。即便体能相对较差的战友,也会在荣誉面前拼尽全力。
一个人跑得快,不算啥;一群人跑得快,才厉害。侦察连团结拼搏的氛围,让想干的人更有拼劲,让犹豫的人坚定信心,让气馁的人找回勇气。
连队组建之初,训练尖子多、能力素质强。不过,一些战友的性格棱角分明,不擅长与他人合作,颇有些桀骜不驯。
郑超,相貌帅气、性格开朗,是连队公认的颜值担当。新兵时,他因表现突出,曾被央视《军事纪实》节目报道过。连队组建不久,他调入侦察连。由于不熟悉连队环境,到连队的第一天他就想打报告走人。
渐渐地,郑超发现了连队不一样的地方:在侦察连,没有“老兵负责看、新兵负责干”的说法,所有人无论有多长军龄,都跟着连队的步伐一起干。
感受到连队团结奋进的氛围,郑超迅速调整状态,长跑训练时,总是冲在队伍最前面。不过,那时的他只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还没有找到融入连队的办法。
这时,三级军士长朱府云的一番话提醒了他:“你已经跑成冠军了。下次跑步的时候,不妨降一降配速,鼓励一下跑在后边的战友,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后来,郑超尝试调整速度,跑在体能比较薄弱的战友身边,鼓励他们一起奔向终点。
从一开始不适应连队,到现在越来越热爱连队,郑超成熟起来。他从一名个人能力突出的士兵成长为一个素质全面的军士,具备了一名优秀班长的潜质。由于实绩突出、能力全面,郑超先后带了两次新兵,被训练基地评为“优秀班长”。
战士张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下连以后,很多班长反映,这个兵不好管理。郑超主动请缨:“这个兵我来带。”
有人问郑超:“为啥给自己挑个‘闷葫芦’?”郑超说:“以前大家没放弃我,现在轮到我回报连队了。”
张一不爱说话,郑超就主动跟他唠家常。张一害怕训练受伤,郑超就亲身示范,带着张一从分解动作练起。年终考核前,张一的军事理论总是记不牢,郑超就一字一句地口述,帮助张一逐句理解,一直学到深夜。
退伍前夜,寡言少语的张一破天荒地跟郑超说:“班长,这两年辛苦你了。”郑超感慨:“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心血都值了。”
看似不起眼的问题,绝不能轻描淡写地放过去
带着一脸青涩,排长杨永震到连队报到。一看见他,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当排长的时光,恨不得把当年“凌晨两点的中尉”那些故事都讲给他听。
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三排长杨永震在管理上存在当“老好人”思想,少了些较真碰硬的精神。一次晚点名后,笔者叫住他:“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肯定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不能为了大家的支持而丢掉底线。”
杨永震一脸委屈:“指导员,我觉得你针对我了。”
当时,笔者刚到连队,不清楚三排的情况。后来,笔者发现三排的军士很多,而且能力强、资历长。杨永震到连队时间不长,管理上难免存在一些畏难情绪。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轻易下结论,很容易伤到身边战友的自尊心。
笔者和连长商量了一下,决心给杨永震创造舞台,让他甩开膀子干。后来,连队多次安排他担任连值班员,树立威信,赢得认可;连续2年推荐他带队参加无人机集训,为更高级别的比武蓄力。
杨永震很努力,白天跟着大家一起在操场上冲圈,晚上独自加班学习专业知识。
厚积方能薄发。第二年,杨永震参加上级比武,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取得了第二名。同时,他所带领的14名参赛队员中,有7名斩获单项课目名次。他撰写的论文,还被评为高质量作战理论文章。年底,他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
侦察连的军事训练成绩没得说,但一些战友在日常养成、待人接物上,还有一些瑕疵。
客观上讲,侦察连长期在外演习驻训,保管人员不在位,出现了管理空当;主观上看,连队部分官兵缺乏爱护意识和担当精神,觉得公用物资跟自己没关系,不把连队当作自己的家。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问题,绝不能轻描淡写地放过去,因为其中蕴藏着建设连队、教育部队的深刻道理。
那天晚点名后,各班班长反复强调一句话:“先做人,再做事。”
深夜里,有战友愿意坐在你身边,静静地听你诉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连队的生活简单朴素,流淌其中的是干净纯粹的战友情。
一天夜里,上士田宇被肠胃炎疼醒。副班长赵辉发现后,及时把他送到卫生连治疗。回来后,赵辉主动地替田宇站了一班岗。尽管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副连长聂荣超在晚点名时,仍然特意表扬了赵辉。
那天,中士普智彬深夜高烧,同寝室的上士罗阳让他继续躺下休息,自己默默地走上哨位。
人生病的时候最脆弱。昔日夜里无声替岗的亲密伙伴,明日就是上阵杀敌的可靠战友,我们愿意同这样的兄弟一起上战场。
在侦察连,这种战友之间互帮互助的事情,逐渐变成了一种源于内心的本能,一种义无反顾的担当,一种“我应该这样做”的习惯。
同年兵之间的战友情很有意思:大家来自一个新兵连,彼此知根知底。日后打个照面时,免不了你怼我一句,我回你一下。不过,如果你摊上了什么难事,我依然是你最铁的那个上铺兄弟。
军士张义凯和罗映浩,是连队相识最久的兵。他们来自侦察连的前身——特务连侦察排。编制调整后,他俩从特务连一起来到侦察连,双双担任班长职务。
晚点名就寝后,劳累了一天的战友很快进入梦乡。笔者查铺时发现,张义凯不在。转头进入另一个宿舍,罗映浩也不在。
他俩难道是商量好的吗?
最终,在厕所门口的一片烟雾之中,笔者发现了穿着裤衩背心坐在小板凳上的两个人。
原来,张义凯的小舅子因为年轻好胜,在家乡惹了些麻烦。张义凯头疼不已,久久不能入睡,于是跑到厕所抽烟。早就看出张义凯有心事的罗映浩,特意前来陪他说说话。
再优秀的侦察兵,面对家事也会难展愁容。那天晚上,月亮很亮,3个人聊了很久,直到烟头满地、眉头渐舒。
深夜里,有战友愿意坐在你身边,静静地听你诉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每个人都是自己剧本里的主角,任何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3000米还剩最后半米,第一名的脚步轻盈地越过终点,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黑马跨过最后一个障碍。
战友们围了上来,一边喝彩一边帮周凤庆卸掉身上的装具。弹袋离身的那一秒,大家惊呼:“穿这么破的弹袋跑武装越野,你咋不换个好的?”
周凤庆露出招牌式的憨笑,摆摆手说:“好的留给新同志吧,我用旧的就行。”他跑步的风格很有意思:起步很慢,中程提速,后发制人。
入伍之初,耿直内向的周凤庆不善言辞,被大家称为“老铁”。
“老铁”对自己特别狠。一次攀登训练,精疲力竭的“老铁”攀在绳子上,距离终点线还有几十厘米。战友们劝道:“坚持不住就下来吧,以后还有机会。”谁知,即将脱手的一刹那,他竟张嘴用牙齿死死地咬住了绳子,右手往上奋力一抓,硬生生爬完了最后一趟。
“老铁”看似木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宽厚善良的心。入伍前,他学过护理专业,对运动康复颇有研究。晚上熄灯后,他经常跑到各班宿舍里,为大家按摩拉伸,常常累到满头大汗。
每个连队都有这样的战友,他们其貌不扬、身材中等,站在队列里不会引人注目。他们寡言少语、憨厚耿直,工作安排下去不会打半点折扣。他们行胜于言、脚踏实地,是连队发展建设的“老黄牛”。
“老铁”心中有个军校梦。为了实现理想,他坚持熄灯后加班补习文化课。夜里哨兵下哨后,常常发现学习室的灯还亮着。然而,相较于体能天赋,他的文化底子比较薄弱,连续考了两年都未能如愿。
今年7月,得知“老铁”考学失利的消息后,大家都替他感到惋惜。原本话就不多的他,变得更加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
每个人都是自己剧本里的主角。但与童话故事不一样的是,大部分人没有主角光环。刚当兵时,大家都盼着自己能像新闻报道里的战友一样,参加国际比武,拿个第一回来。可现实是,一名军人能在服役期间取得旅团甚至营连的比武名次,已实属不易。
这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但是,任何一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任何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坦然接受失败,拥抱遗憾,也是一种勇敢。
看着愈加沉默的“老铁”,大家十分着急。连务会上,班长郑超提议:不妨趁连队执行任务的契机,让他到边境一线锻炼,感受一名边防军人的职责使命,唤醒重新再来的勇气。
在用双脚丈量边境线的过程中,“老铁”见到了如画般的壮丽山河,听了很多感人的戍边故事。
执行任务时,“老铁”真切感受到了边境执勤的不易,在山林跋涉中找回了最初参军时的初心。这些所见所感,令他逐渐战胜了挫败感,不再对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
解开心结,“老铁”有了很大转变。内心善良的他,拥有很强的共情力。连队新分来的实习军士李建民,体能基础比较差。“老铁”主动跟他结成对子。
体能训练时,操场上总能看见“老铁”以极小的步伐,耐心地陪着李建民慢跑。
画面定格在这充满反差又无比温暖的一帧,令人感动。
朱班长的故事告诉大家,努力是一个兵最好的天赋
天边挂起了淡淡的晚霞。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晚饭后的时光,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连队门前不远处的小路上,班长朱府云带着几个人在扫地。每天早操和晚饭后,他总是第一个拿起扫把。
老班长这样的举动,常常让年轻小伙子们感到惭愧。朱府云却说:“我是一个兵,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级军士长朱府云,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为人平和低调。身为全连军龄最长、资历最老的人,他始终保持着综合第一的军事体能和技能,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自律。
入伍18年来,朱府云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荣获的各类表彰奖励数不胜数。
面对紧张的训练,一些刚下连的战友感到吃不消。连长请朱班长给大家上上课。平时不善言辞的朱班长,打开了话匣子:“我刚入伍时,个子矮身板弱,新兵下连就被分到了‘强化补差队’。”
大家瞪圆了眼睛,没想到朱班长也当过“后进”。
朱班长笑着说:“为了跟上大部队,我向战友拜师求教。为了提高爆发力,我开始训练500米、1000米变速跑;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我扛着原木冲刺200米、400米……”
通过不懈努力,朱府云逐渐逆袭。当兵第二年,因个人军事素质过硬,他被破格提拔为尖刀班班长,成为全营最年轻的义务兵班长。
连队官兵听了以后大受震撼。以前,大家觉得军事素质要靠天赋,朱班长的故事告诉大家,努力是一个兵最好的天赋。
今年,全旅训练尖子云集“爱军精武”比武竞赛现场,37岁的朱府云再度出征,拿下了个人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
军龄长、素质强的中高级军士,是基层连队的宝贵财富。连队很多官兵,都曾是朱府云带过的新兵。他无私地将自己多年的带兵心得、训练方法教给后来之人,让好的做法和实用经验传递下去。
年轻的战友们把朱府云当作成长的榜样,渴望在比武场上与他一竞高下。朱府云听了之后高兴地说:“我期待你们超过我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