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135岁的《国家地理》要停刊了?其实是换个赛道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07 11:28:33来源:
近日,网传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裁员停刊”的消息引发了众多读者的感慨唏嘘,这本替人类追逐火山、浪底和龙卷风的杂志曾经点燃了无数人探索世界的激情和理想。

随后,《国家地理》在其中文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表示关于网传“裁员”消息,只是英语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部门裁去19名内部全职作者,转为外部签约作者;《国家地理》的采编体系历来主要依靠内部编辑+外部签约作者的模式;不会影响英语版《国家地理》杂志及跨媒体内容的输出数量和品质。

《国家地理》称,“我们不会停刊”。有关网传“停刊”消息,《国家地理》表示,只是停止英语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印刷版在美国报摊渠道的销售,读者仍然可以通过网络、邮寄等各种渠道订阅印刷版及电子版杂志,并不会影响目前英语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近180万订阅者的数量。

《国家地理》还称,该杂志是在144个国家同时出版,横跨印刷/电视/新媒体/授权产品渠道的传媒集团,美国报摊渠道停售印刷版,并不会影响《国家地理》业务的照常进行。

《国家地理》杂志

创刊135年,曾拥有超7亿读者

1888年10月,曾发明电话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联合其他32位学者创立了《国家地理》杂志,创作者们以华盛顿为起点,带着责任、理想与激情,130多年间走遍了世界各个角落,从极地到内陆,从海底到月球,从草原森林中残存的原始部落到现代都市奔跑的人群,记录着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贝尔曾说过:“我们的主题是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如果我们不能使普通人对这个主题产生兴趣……那还不如关门。”

《国家地理》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其公开信息显示,该杂志提供多达43种语言内容,覆盖了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约7.3亿读者。鼎盛时期,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拥有1200万订户和数以百万计海外订户。

《国家地理》影像展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国家地理》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但你一定见过它的摄影作品和标志性黄框。一旦某个地方跻身“《国家地理》评出的XX个此生必去的地方”,就仿佛打上了权威认证的美景标志。

辽阔的宇宙和深邃的海洋,遥远的族群与原始的部落……这本杂志为读者带来了全方位的先进自然科学与人文信息,开阔读者的眼界,掌握最新的世界动态。

“了解世界的窗口”

《国家地理》是很多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影响广泛,曾出现在《廊桥遗梦》等文学作品中(男主角供职于该杂志),让人印象深刻。杂志提供的充满美感和张力的摄影画面,也记录了过去130多年人类的历史。

比如1969年12月的杂志封面“首批登月探险家”,画面上是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由阿姆斯特朗拍摄,这也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迄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

1985年,它使用了摄影师Steve McCurry拍摄的阿富汗难民——一个用绿色眼睛瞪着镜头的阿富汗小女孩作为封面,引起全球轰动。

1978年10月,与猩猩对话。大猩猩Koko对着镜子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背后是一位学者的研究故事。

2009年10月,记者在密林里待了一个月,捕捉地球上一些最高的树木的威严,背后讨论的是无限制的砍伐。

2018年6月,这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将塑料污染以一种冰冷震撼的方式展示给了人们。这张封面图的海面上乍看像冰山一角,但海水中被掩盖着的却是白色塑料袋。

这些事件借由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传递给我们最真实,最直观的触目惊心。

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中国国家地理》

在中国,同样也有一本具有很强可读性和收藏性的关于地理的月刊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中国国家地理》影像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1950年创刊于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曾如此评价:“我国自古以天地为大美。天地者,自然也,鬼斧神工之自然也。在以选女为美的今日,《中国国家地理》却要选美中国之山水胜景,把人推向自然,领略山川之雄奇壮美,真乃创意新奇之举!杂志制作图文并茂,有此在手,既可神游,又可作远足之舆图。”

分享几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2009年8月 特别策划 走遍全国找“柱子”

2013年8月 竹子的私密生活

2018年8月 南海探秘“萌”“尼莫”不辱使命

2019年8月 黄海沙洲群首开中国海洋世遗记录

“以更灵活的方式讲述不同故事”

对于《国家地理》裁员转型的消息,微博上很多读者表示吃惊:这可是《国家地理》啊!时代终究变了。

也有评论说:“传统媒体时代渐行渐远,网络媒体不断崛起,《国家地理》一篇报道可能需要打磨数月,其没落也标志着一个时代落下。”

在过往岁月里,《国家地理》是专业、理想与浪漫的代名词。它的照片选择极为苛刻,但也正是几近千分之一的选片率,感召了众多理想主义者投身这一领域,上天入地下海,无惧任何危险,将灵魂与激情投身于作品中。它专注于探索,让人类与世界进行交流,如百科全书一般成为读者的收藏品。

如今,时代确实变了,数字媒体时代是典型的去中心化和去组织化模式,但媒体的运作可以更灵活,个体的选择可能性也会更多。正如《国家地理》将内容创作“外包”给自由撰稿人一样,持续创造优质内容的作者永远是这个行业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国家地理》杂志

如同《国家地理》发言人克里斯·艾伯特6月28日在发送给《华盛顿邮报》的一份电子邮件中称,人事变动不会对公司继续出版月刊的计划产生影响,“而是让我们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讲述不同故事,并在我们的多个平台上与读者见面”。

传统媒体的困境并不代表媒体的没落,环境在变,平台在变,但专业、理想与激情,永远是这个行业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部分整合自环球时报、潮新闻)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