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专利转化运用也有“经理人” 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10名资深专家获聘

发布时间:2024-08-05 09:57:08来源:
近日,一场以“才聚高地凝共识,创新转化促发展”为主题的专利转化运用推进大会在广州科学城举办。会上,发布了一项特别的“聘任活动”,由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联合向10名知识产权领域资深专家颁发广州开发区专利转化运用经理人(以下简称“经理人”)聘书,聘期2年。

成为“经理人”有条件

记者查询发现,要成为一名经理人并不简单。根据《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关于征集遴选2024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专利转化运用经理人的通知》,申请人参加工作年限要满10年;还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兼具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应对专利在交易和运用的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复杂繁琐的因素,以及洽谈业务、订立合同、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经过技术经理人等培训的专利转化运用人才优先。不过,并未对申请人的任职单位做出过多限制,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工作人员均可申报。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钟梓坚表示,该做法通过打造高质量的专利转化运用人才队伍,撮合专利权人精准高效对接企业需求,助力打通专利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米”。

从聘任名单看,主要为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比如,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海鸥、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广东靖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刁俐颐、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峻岭、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泽荣,等等。

推动专利转化新思路

会上,广州开发区专利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集专利信息整合、技术需求对接、成果转化服务于一体,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个人提供公益性精准供需对接服务,以期实现“黄埔需求、全国解决”“全国需求、黄埔解决”。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海鸥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他说,从事专利转化工作并不容易,以往主要通过“单线对接”,转化效率并不高。比如,企业与高校之间。“往往一个专利无法解决企业的痛点,而是需要多个专利、多个要素一起协同。”秦海鸥说,专利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启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企业能够从平台中更好地对接专利,让转化效率更高。他还点赞了“专利转化运用经理人”评选,推动了“专利转化运用”成为一个新职业。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专利转化方面,他希望能够加快配套完善区域性专利数据库,实时更新专利信息和市场动态。“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通成果转化的‘视线盲区’,帮助黄埔区内供需双方获得有效信息资源,从而更快更精准进行技术匹配和转移转化。”顾海文说,要真正促成专利转化,不是简单的供需对接程序就能实现,需要长期深耕技术研究和转化的平台型机构来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成为全国唯一“试验区”

近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值得关注的是,除专利数量外,还要不断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做大做强专利密集型产业。这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广州开发区集聚科创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长期以来,该区知识产权部门把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去年7月,《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示范区的重要目标。以《实施方案》为引领,广州开发区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等8项全国、全省首创举措;打造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重点行业专利运营提供重要支撑;建设3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以高质量专利培育,推动专利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持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黄埔IP转化营”“一月一链”等活动,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持续提升。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