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为梦想护航 志愿者,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为梦想护航 志愿者,志愿服务
“在场边,我可以近距离观看活动员们竞赛,感受他们身上的拼搏精力。”来自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陈儒政,是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一名志愿者。竞赛中,陈儒政负责衣箱搬运工作。“尽管流线和动作很简略,但我们要展示出最好的精力面孔。”陈儒政说。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陈儒政和同校志愿者们每天早出晚归,但他们乐在其中。“赛事服务阅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据了解,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共有1.2万名赛会志愿者。其中,有约0.93万名像陈儒政这样的志愿者是由亚运会转换而来的。培训期间,“小青荷”们还通过“理论+实操”的方法掌握场馆比赛运行领域的助残细节和助残服务技能,保证服务程度在两个赛会中同样专业。
同是比赛场馆内的志愿者,胡锐的工作与活动员的接洽更为直接。“适应性训练和竞赛中,我须要紧盯排球,在球滚到场外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传回。”胡锐的工作地点在杭州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坐式排球竞赛在这里举办。“坐式排球竞赛中,我们要传‘地滚球’,以便利活动员更好接球。”胡锐说。
胡锐的志愿服务培训从今年6月开端,作为“捡球手”,她每一次传球都须要坚持上半身直立,下半身小弓步,将球直线滚出。“把这样的小事做好,服务能力更到位。”胡锐说,“我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豪情和志愿服务的温度,全部奋斗都值得。”
开闭幕式上,数万名观众有序观礼。观众服务志愿者魏琨说:“比起场上的节目,我更关怀观众须要什么。”魏琨也是一名残疾人,十分酷爱活动,“以志愿者的地位参与盛会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面对观众的讯问,魏琨总是认真答复每一个问题。“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不仅要以‘平等、参与、共享’的助残原则对待残障人士,更要留心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考量。”魏琨表现,“揭幕式上,一位观众告知我,他曾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志愿者,这让我深深感觉,志愿服务的精力是代代相传的。”
接力传承的志愿服务精力,延长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您好!我是西湖志愿者。请您从右手边通过,这里是无障碍坡道。”在西湖边的“西子驿·柳浪闻莺”志愿服务亭,年过七旬的戴椿年正在为一位坐轮椅的中年游客提供服务。每天早上,戴椿年还会对来此服务的学生志愿者进行外语培训。“这里的年青志愿者,外语说得可不必定有我顺溜。”戴椿年说。
从比赛场馆赛事运行保障,到非比赛场馆贴心周密服务,再到城市里星罗棋布的亚运青年“V”站,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志愿者们用专业和热心为理想护航。
(本报见习记者 刘习 本报记者 周世祥 杨桐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